她說:“我已經好久沒在別人面前流眼淚過了,但是在成長營,我有過幾次。
上次畫自己的成長軌跡的游戲,我也哭了。我覺得是因為我從來沒有這樣一個機會可以去說給一個人聽,每次只有在沒有人的時候,痛哭,消化。但是與其說是消化,不如說是堆積吧,一次次的堆積使我已經到了每次一回憶起自己的過往,就已經不能完全訴說完,不敢去繼續回憶,一觸碰心就崩了,敏感,隱隱作痛的感受席卷而來?!?/p>
一路長大的傷痛經歷,隨著時間推移,漸漸被隱藏遮掩在腦后,但看不見并不意味著影響的消失。她說小時候的經歷的延伸和如今的現實將她分成了兩個她,白天的她行尸走肉,晚上的她脆弱掙扎,掙扎著,掙扎著,期盼有一天能夠把自己融為一體……
正值人生的起點,生命狀態卻已深感消沉無光,這樣環境中成長下來的她,不是個例。
四川地域范圍廣闊,偏遠山區困境兒童覆蓋面較廣。
小童大義自團隊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服務有需要的弱勢兒童青少年,透過聯結社會各方資源,基金會、個人、企業等,與四川偏遠地區學校合作,遴選有需要的學生,提供助學服務,受助學生在200人左右,并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家庭情況,得知其中40%的家庭是因病致貧,50%的家庭是單親家庭(父母一方服刑、離異、喪偶),孤兒占據10%(由嫡系親屬監護),因家庭缺失的成長環境,對兒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。
由于成長環境的影響及所處地域多數偏遠山區,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,家庭環境的困擾,其中80%的兒童青少年在學習成績上都出現偏差現象,個體的自我成就感、自我認同感較低,自信心不足。恰恰相反的是,他們具備較強的獨立生存能力,其潛能往往受湮沒。在身心社靈的健康成長上因家庭榜樣的缺失而更需得到關注,需要為他們營造安全的展示自我、沒有偏見和標簽化的舞臺,令他們更有信心面對未來社會。
教育扶貧·偏遠山區困境家庭多元智能成長營
項目以語言智能、邏輯數學智能、空間智能、肢體運作智能、音樂智能、人際智能、內省智能、自然探索智能八大智能課程,設計為期10天的多元智能生命教育成長營。
透過10天的營會與受助學生建立更為親密的伙伴關系,在交流、互動、分享、支持中傳遞彼此平等和關懷的訊息,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情緒疏導、疑難解答、情感支持等輔導。
每月為核心志愿者進行一次培訓,營會開展前進行一次集訓,提升志愿者對多元智能理論、生命教育內容、社會工作服務基本理念和技巧、小組活動設計與帶領、個別輔導技巧、問卷設計等能力, 使每期營會服務更有效果, 提升社會工作專業志愿者的社工價值理念及實務技巧,同時讓工作員和志愿者有更專業的服務取向。
成長營營員使用手冊編制,以其中涉及機構簡介、兒童青少年服務理念的傳遞、營會分工、營會課程安排、營員日記頁、勵志成長小故事、營會歌本、營會守則、營友花名冊等內容,旨在令營員知悉營會的整個安排。
另外,營員成長故事分享集,其理念是每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、每個故事都值得被聆聽、被看見、被認可,自愿分享的基礎上,令助學生有一份榮耀和光榮,更添一份自信,是為其成長的自尊助益。
你捐的每一粒米都是一次支持與傳播,感謝您,讓孩子們的成長有更多盼望!
-the end-
累計兌換500,000,000粒米
參與人數148234
為小童大義社會工作服務團隊
捐贈1000份宣傳品,活動費用,人員補貼等
執行中